首页 单位简介 教育科研 学术论坛 基地建设 合作交流 党建工作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教育时评
教育时评 |
教育时评
教育时评
栏目热点
1. 孟久儿:落实“四个严禁” 保..
2. 吴键:推进五育并举应以促进学..
3. 彭妮娅: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
4. 这十年,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
5. “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应该..
6. 壮乡百色赓续红色精神
7. 古田会议放光芒 革命薪火永相..
8.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国际经..
站长推荐
1. 孟久儿:落实“四个严禁” 保..
2. 创一流学科 育拔尖人才(深聚..
3. “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
4.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
5. 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强国..
6. 吴键:推进五育并举应以促进学..
7. 彭妮娅: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
8. 翁秋怡、王春春、饶燕婷:加强..
教育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时评 > 详情 
宋德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5/23/2022  浏览次数:1068
宋德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人民教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在全党全国正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刻,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充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意义

  完整理解准确把握党的教育方针,我们首先要追问:百年来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其与时俱进的发展依据有哪些?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究竟怎样?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建党百年这样一个宏大视野,放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背景下,历史地、贯通地、系统地认识党的教育方针,特别是要结合党领导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才能有更加深刻的体悟。

  从历史逻辑来看,党的教育方针是一百年来党领导教育工作的经验集成。回顾百年历程,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通过制定教育方针实施党对教育的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建立和发展革命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将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为工农劳苦大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服务作为核心主张,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总方针”,为新中国教育的顺利起步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教育事业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探索确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教育事业转移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进一步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至此,党的教育方针被纳入国家教育根本大法当中,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效力。此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作了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内涵上更加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并落实到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之中,写入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体来看,党的教育方针探索于革命战争年代,成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丰富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

  从理论逻辑看,党的教育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成果。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政治性和专业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具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社会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等观点,为社会主义国家办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纵观党的教育方针百年演变,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光芒。比如,“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就很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的人民性;“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的实践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强调的社会性和阶级性。总之,我们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互动中不断形成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新境界。

  从实践逻辑看,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南。党的教育方针是党领导中国教育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灵魂和法宝,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立足实际,广辟途径,多种形式发展教育,广泛开展工农教育、红军教育、干部教育等,普遍提高民众知识文化水平。据统计,从1936年到1941年,党中央就将根据地的小学数量从120所增加到1377所,学生3.4万多人。在延安根据地成立中央党校、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10余所高等学校,累计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各类人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4.5亿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全国中小学在校生只有2543万人,大学生在校人数只有11.7万。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全面改造旧教育,快速取得成效,到1957年,全国中小学在校生超过7000万人,大学生在校人数超过44万。但是到1958年,党的教育方针重点转移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突出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一度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迅速全面恢复教育事业,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加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扫盲取得决战性胜利,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到2000年底,我国如期实现“两基”目标,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12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3万所,在校生2.63亿人,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各级教育普及程度都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向教育强国迈进。

  总之,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提出并确立教育方针,根据形势任务与时俱进调整完善教育方针,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党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取得伟大历史性教育成就的一件制胜法宝,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在教育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充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要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握好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要义,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学习、再思考、再认识。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可靠接班人。

  一是明确了“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方向。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们“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从整体画像看,“时代新人”的面孔更加清晰,强调我们党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是“旁观者”“反对派”“掘墓人”,更不是“长着中国脸,却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从个体画像看,从传统的“德智体”三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四育,再到最新确立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党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越来越丰富和具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是明确了“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路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时代命题,他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既是教育顺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可以说,“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我国历史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内涵上更加丰富,为未来人类走向全面发展的理想设定了方法和路径。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六个下功夫”的基本要求,为“怎样培养人”明确了标准,指明了方向。

  三是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谁培养人”的教育价值导向更加明确,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属性。

  三、充分结合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落地落实落细

  党的教育方针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遵循,要完整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

  第一,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对教育领导的集中体现和应有之义,这是我们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切实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要真正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各级党委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要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导权,严格落实责任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第二,必须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强国必先强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贯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入新时代,教育必须主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总体水平位居世界中上行列。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总体偏低,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而2017年美国达到了13.4年,加拿大达到了14.6年,法国达到了13.1年。同时,从建设制造强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来看,我国各级高端技术人才还存在巨大短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年4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原先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修改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修改传递出重要的政治信号,进一步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第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质资源供给相对稀缺,与人民群众高质量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国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看,2020年总体满意度得分为83.79分,与2017年(81.41分)和2015年(79.16分)的调查结果相比,总体满意度稳中有升。但是,在所有测评的维度中,人民群众对教育机会公平的满意度最低(71.26分)。这就要求我们要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公平问题,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实现让每个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四,必须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完善的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五育并举”“六个下功夫”,并强调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存在“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问题,“五育并举”的目标在学校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常常落虚落空。因此,要针对育人过程中的短板弱项集中发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创新育人理念和方式方法,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五,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到位”的情况,认识和理解仍然停留在一般性、抽象性或口号式的水平上,理论供给总体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工作。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要全面系统学,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持续深入学,通过开展理论研讨、宣讲、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切实增强以党的教育方针武装头脑、推动教育工作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联系实际学,切实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第一线,落实到教育现场,落实到学校文化和管理各方面。二要深化研究阐释。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相贯通,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相衔接。教育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重要功能,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的研究阐释,要深入查找人才培养中的短板弱项,特别是针对制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痛点堵点出思想、出观点、出理论,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三要营造良好氛围。要统筹用好各类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方式,特别是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宣传解读党的教育方针,多角度多场景宣传报道基层涌现出的鲜活案例和典型经验,营造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面对新阶段新使命新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党的教育方针的历史、理论及实践研究,以更加丰硕的成果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原载《人民教育》2022年第1期。本文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宋德民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成文略有修改)




上一条:坚定政治信仰 培育时代新人
下一条:崔保师:教育科研支撑驱动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友情链接: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社科网  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  灯塔-党建在线  山东省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网  山东机关建设网  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电话:0531-82076188;E-mail:kexuejie@126.com;
鲁ICP备14028533号-1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