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 教育科研 学术论坛 基地建设 合作交流 党建工作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教育时评
教育时评 |
教育时评
教育时评
栏目热点
1. 孟久儿:落实“四个严禁” 保..
2. 吴键:推进五育并举应以促进学..
3. 彭妮娅: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
4. 这十年,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
5. “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应该..
6. 壮乡百色赓续红色精神
7.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模式:国际经..
8. 古田会议放光芒 革命薪火永相..
站长推荐
1. 教育研究要树立三种基本意识
2.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
3. 马晓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
4. 王敬杰: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
5. 张冲:系统推进新时代学生心理..
6. 创一流学科 育拔尖人才(深聚..
7. “五个重大关系”:教育强国建..
8.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的..
教育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时评 > 详情 
教育研究要树立三种基本意识
发布时间:4/21/2025  浏览次数:59
教育研究要树立三种基本意识
2025-04-15 作者:沈广斌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4月15日 15版)

  大凡做教育研究,学者要有三种基本意识:良好的问题意识、积极的创新意识、严谨的规范意识,这是开展教育研究应秉持的基本态度。

涵育问题意识,优化研究选题

  良好的问题意识至少包括三方面:一是问题提出,研究者应有敏锐的目光,时刻做有心人。好的问题是言他人未言、言他人言之未尽、言他人言之未深;二是问题归纳,研究者应善于由点及面,总结归纳问题。例如,许多问题都来自教育实践一线,很零碎,待归纳,如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纪律、教学气氛、学习态度等实质上都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这往往内蕴着个体学习的动力问题。三是问题上升,通常问题在由点及面的基础上要更上一个台阶,要有新思考。如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这一问题,其实就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组织学、行为学、管理学、传播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

  问题从哪里来?要学会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如专业学习、教学改革、教学实习、科研服务、校企合作等各类教育问题。要学会从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学习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管理经验、教育研究成果中发现总结,如教育方法的适切性关涉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专业程度、课堂教学方式等。要学会从新的研究问题中发现问题,如在开展教改、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随形势环境、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的变化都会带来更多新问题和新结论。可以说,有了好的问题,找到合适的选题,就有了研究的高起点。

  此外,还要更多关注外部关系规律的研究。教育的实践特征要求我们积极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主动寻求教育改革的应对策略,而不是关门办学,闭门造车。要尽可能地将有组织科研和自组织研究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培育创新意识,提升研究品质

  学校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培育创新意识,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创新性和研究目标的发展性上下功夫。

  创新研究需要理论支撑。发现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一定要依靠理论支撑,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要讲求学术研究的基本思路,切不可自说自话,也不能主观臆断,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里的“理”是指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相关学科理论,“据”包括论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要避免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类的“拍脑袋式研究”。

  创新研究需要系统综合。在研究过程中,要有系统、综合的视角,以单一视角找寻改革路径通常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如开展学生学习研究,不能简单从教师个人、教务工作人员等单一视角出发,应该具备系统综合的选择策略,这样的改革路径才有理、才可行、才有实效。

  创新研究强调多学科与跨学科视角。面对日常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要提倡充分借鉴多学科视角,开展多样化研究。如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分析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运用政治学的观点分析高等学校的结构及其运行;运用管理学的观点分析大学治理与教育公平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分析作为社会学术系统的高等教育系统等。

强化规范意识,遵循学术范式

  教育研究的结果和结论通常需要研究者写就学术文章来呈现。在写学术文章时,应严格遵循范式,在学术规范方面恪守规范性要求。这种规范意识需要在日常学术研究的训练中养成和强化。

  一是文章结构规范完备。通常学术文章要从问题提出开始,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逐步引出相关学术观点,进而开展充分论证,这是结构完备的常态;研究一个学术问题要从系统分析问题出发,文章结构要系统化、成体系;科学化是指文章结构的搭建要科学合理,要围绕主题开展研究,不能“顾左右而言他”。

  二是文章逻辑清晰有序。学术论文讲求论证的逻辑层次清晰,观点的主次要分明,论述的层级要清晰,能让读者清楚地看到作者的观点和研究思路;研究的逻辑演进脉络要分明,通常是先整后分,层层推进,要有利于学术观点的表达与纵深推进;文章逻辑也要讲求整齐有序,如历史逻辑的整体性与有序性、标题的可比性与对仗性、研究内容表达的并列性、系统性等。要让读者一眼分辨出这是一篇学术文章。

  三是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精练规范。摘要是文章的眼,关乎文章学术影响力的发挥,要求精确、简洁、客观陈述、不加修饰;关键词要参考相关标准认真梳理,精准反映论文主题,而不是把主题拆成几个词;参考文献要求精准、规范,符合学术期刊的相关标准及所投期刊的要求。

  (作者:沈广斌,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高教》编辑部主编、编审)





上一条:马晓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要目标的内涵、特征和行动指引
下一条:以高等教育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友情链接: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社科网  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  灯塔-党建在线  山东省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网  山东机关建设网  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电话:0531-82076188;E-mail:kexuejie@126.com;
鲁ICP备14028533号-1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