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 教育科研 学术论坛 基地建设 合作交流 党建工作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教育科研
通知公告 |
教育科研
通知公告
栏目热点

2020年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
1. 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
3. 2020年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
4.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
5. “破五唯”后新的评价标准应提..
6. 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果报..
7. 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
8.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
站长推荐
1. 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
2. “汉语哲学”三问
3.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4. 抓重点 破难题 多管齐下做强..
5. 共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 守护..
6. 携手推动体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
7. 加强综合司法保护 关心关爱未..
8.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完善精神卫..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详情 
携手推动体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
发布时间:4/8/2024  浏览次数:508
携手推动体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合
2024-02-27 来源:教育部
  体育运动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身体锻炼,更在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关注。从教育实践来看,体育教育所发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却常常被分隔对待。

  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个体释放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运动能释放出内啡肽等“快乐激素”,进而有效改善情绪状态。体育锻炼还能提高个体的自信和自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社交能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会经历成功或失败,学会面对挑战并克服困难,参加篮球、足球等团体运动时,还需要团队协作、沟通和互动,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两者有效融合,并有序地开展身心融合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比如,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结合心理训练,实现对个体全面健康的综合关照。然而,如何定标、定性、定量,是一个跨学科的重大课题。这不仅仅是科学目标的追求,还需要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环境。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开展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工作,取得了些许进展。

  在专业层面,激活体育教师的心理服务功能。在当前学校管理模式下,心理健康老师数量少且很难有效地进行前置干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超过心理健康教师。因此,我们采取了微课程的方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心理技能专项培训。同时,在体育师范专业中,我们纳入了运动干预、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课程内容,期望能够塑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标准,将体育与心理融合,最终实现学生强体润心的目标。

  在科研层面,我们强调基于理论的实证性探索,围绕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和个性表达等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验证了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的关键增长点,也量化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关系。这些研究不仅验证了体育运动的剂量效应,还关注其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方面的长效机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更为精确的建议,从而更好地整合体育与心理服务,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服务层面,转变筛查方式实现数字化分级前置预警。我们团队在上海12所学校进行了试点,将传统的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方式从“诊断式”转变为“体检式”。通过这一方式,我们能够在看似健康的学生中辨别出可能存在心理风险的群体,以便进一步进行心理疾病的诊断。同时,我们结合体育教学,通过捕捉和分析学生运动过程中的适应性动作、速度及表情等因素,与心理筛查结果进行交叉验证。这种综合性的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挥体心融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效,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体育与心理的融合培养。

  建立体育与心理融合的教学新标准。通过提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将体育素养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平衡等指标与心理教育中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意识、关系技能、责任感和决断力相融合,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为其未来的个人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应用数字化智能技术精准探查风险。通过数字化技术洞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过程中,全面地理解、评估和优化学生的运动表现以及身心健康。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他们在校园成长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群育联护”机制。建立由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导师、家长以及社会服务机构组成的“群育联盟”,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反馈。

  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相信通过融合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发展贡献力量。(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教授 王小春)



上一条:加强综合司法保护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下一条:共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 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堤
友情链接: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社科网  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  灯塔-党建在线  山东省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网  山东机关建设网  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电话:0531-82076188;E-mail:kexuejie@126.com;
鲁ICP备14028533号-1

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