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单位简介 教育科研 学术论坛 基地建设 合作交流 党建工作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教育科研
通知公告 |
教育科研
通知公告
栏目热点

2020年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
1. 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
3. 2020年山东省家庭教育论坛..
4. 在教育评价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
5. “破五唯”后新的评价标准应提..
6. 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成果报..
7. 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
8.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习近平..
站长推荐
1. 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 实现高..
2. “汉语哲学”三问
3.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
4. 抓重点 破难题 多管齐下做强..
5. 共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 守护..
6. 携手推动体育与心理教育有效融..
7. 加强综合司法保护 关心关爱未..
8.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完善精神卫..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详情 
抓重点 破难题 多管齐下做强小学教育中的“育”和“教”
发布时间:4/8/2024  浏览次数:569
抓重点 破难题 多管齐下做强小学教育中的“育”和“教”
2024-02-27 来源:教育部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疾病化和低龄化的特点。党和国家对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始终高度重视。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11月发文成立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这些举措既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的具体体现,更是为推进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家长养育观念、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家庭教养能力亟待提高

  在小学阶段,家校社协同育人是重要任务,也是热点话题。学校实践发现,年龄越小的学生行为表现的差异性越大,小学一年级新生为最。随着体现有标准化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学校五育的不断推进,小学生各发展指征日趋稳定,与年龄要求也日趋同步,即学生逐步完成学校集体生活的社会适应。但这个过程中,每位小学生的发展速度、发展程度并不相同,其核心影响因素是家庭养育观念和养育方式。

  家庭养育行为缺失、非理性家庭养育观念都会直接导致小学生社会适应不良。家庭养育行为缺失多见于以四老为主的养育家庭。这些家庭因疼爱、溺爱、呵护过度而缺失必要的“管”和“教”的行为,导致小学生入校时及入校后的行为与心理状况普遍表现为严重的低幼化,与同龄同伴的社会适应难以完成。非理性家庭养育观念与养育行为普遍存在,与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无关。即使是受教育水平很高、亲自教养孩子的父母,也常常在面对小学生成长时拥有“誓死为孩子的成长清除一切障碍”的非理性执念,并为此动用所有的家庭、社会资源。即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也会罔顾家中多子女间的不同,以“老大的优秀、顺从”解读“老二的平庸、叛逆”为懒惰、不可理喻,或者因为“面子”原因不断对孩子进行非理性加码、加码、再加码等。这些非理性养育观念与养育行为都为日后孩子心理问题爆发埋下了隐患。此外,病耻感普遍存在。因为病耻感,很多家庭在面对小学生出现的多动、自闭(即孤独症谱系)、读写障碍、抽动秽语等脑发育问题时选择了“否认”与拒绝专业辅助治疗,从而错失了最佳矫治时间。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身体发育状况有直接关系,小学生亟需增加运动时间并适当提高运动的挑战性

  健康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各部分的发育还在进行中,科学运动、营养是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大脑、神经系统以及身体各部分健康发育的关键要素。因此,特别有必要保证小学生每天、每周拥有充足的运动时间。而且,适当地提高运动的挑战性,能更有效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事实证明,与同伴一起“玩”,与同伴一起玩“有目标、有规则”的运动游戏,对小学生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只要坚持超过2年,就特别有利于小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在中学或者成人之后才开始一定强度的运动,个体的心理接受度就会差了很多。所以,小学阶段是运动对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期。抓住这一关键期,终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将会事半功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要体现为对环境的良好适应,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类活动课程应成为各类小学教育督导的刚性要求

  尽管社会实践类活动课程早已被列入小学阶段课程方案,但由于安全、资源甚至是追求应试等种种因素,不少学校还存在社会实践类课程形同虚设的现象。有必要加强督导,将“走出校园”作为定义社会实践类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将“社会实践类课程”作为督导办学达标的一票否决指标。

  四、亟需提高小学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

  多项调查表明,小学教师当前压力最大的事件,第一是家校沟通,第二就是特殊学生教育。但目前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类课程中,特殊教育内容不足以支撑其入职需求。其次,教师个体成长经验唯一,但入职后面对的是班级群体学生及群体学生背后的多元家庭、多元成长经历,其成长经历的单一性与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构成了“准备不足”的矛盾。再有,文化原因使得社会及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期望与要求无上限,导致了教师精力、能力的有限性与社会、家长期望或者要求的无限性之间的“权责不对等”及“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一再提示,小学教师职后的特殊教育能力培养迫在眉睫。

  总之,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更是学生终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有必要在这个阶段加大投入,抓重点、破难题,多管齐下做强小学教育中的“育”和“教”,从而为每一位学生终身身心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正高级教师 芦咏莉)



上一条:共筑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 守护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堤
下一条: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友情链接: 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社科网  山东省现代文化旅游研究院  灯塔-党建在线  山东省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网  山东机关建设网  山东省齐鲁文化旅游培训网  山东省未来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会  山东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Copyright © 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研网
电话:0531-82076188;E-mail:kexuejie@126.com;
鲁ICP备14028533号-1

微信公众平台